医药的特殊性带来了行业发展壁垒,导致单纯的互联网介入显得举步维艰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“互联网+医疗”产业发展概念提出后,各大行业的风投资金如泡沫般涌入,已经上线的APP端、PC端等长期存活率不高,每年以20%的死亡率下线。例如,百度旗下“百度医生”自3月10日起关停服务并下线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在医疗行业吃了“闭门羹”,药品零售行业借着互联网势头正如一匹快马驰骋。近日,记者在“2017叮当快药赋能·U+健康生态媒体沙龙交流会”上获悉,作为医药020领域旗手的叮当快药已经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7个城市布局了100多家线下门店,扩大门店服务半径,实现了从500米到3公里的跨越。
那么,在大健康新生态的背景下,新零售行业应该如何定位?与传统药品零售方式相比会做哪些优化?中国非处方药药物协会会长、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指出,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,由于药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,去年国家已经不再允许医药行业B2C。新零售必须具备整合工业采药和医药物流能力,而且要有相对高门槛的资质认证。
挖掘处方药空间
医药有两个渠道:一个是处方药,一个是非处方药。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药店总销售规模约2817亿元,同比增长9.5%。其中,非处方药规模1211亿元,占比43%;处方药规模817亿,占比29%;中药饮片规模169亿,占比6%;其他品种(包括保健品、医疗器械等)规模620亿,占比22%。
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表示,随着国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,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人重视对疾病的预防,并监控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,新零售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健康管理领域,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药品配送销售。他认为,新零售的诞生,不仅符合大健康环境的需求,也促进了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推进落实。
在郭云沛看来,新零售不应该局限于非处方药。从近几年国内药店的整体销售情况来看,处方药的占比数量越来越多,特别是随着多地试点药房托管,医药行业的发展更适应新零售的步伐。“这就好比摩拜单车的出现,让政府打压多年的黑车逐步消失,而药品零售行业的优化,也会进一步挤压药品流通中间环节,使得药品价格更加趋于透明化。”郭云沛指出。
据叮当快药CEO王立成介绍,目前叮当快药主要采用O2O模式。这一模式是利用药店这块闲散资源,提供365天7×24小时,服务,服务标准是28分钟到家。同时,开通了周期送服务,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贴心送药服务。
针对下一步发展,王立成表示,2017年叮当快药设计了三大发展战略:一是赋能药企强强联手,与药企联盟伙伴打造C2B2M模式;二是线上全新布局,赋能6万家线下门店;三是赋能新渠道健康到家,与医护到家合作,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健康到家服务。
打造C2B2M模式
杨文龙指出,目前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,开始大力支持医药零售的到家配送,这对促进新零售产业的快速发展十分利好。但要强调的是,药品生产和药品销售两者之间密不可分,大多数药品品种是通过工业采购过来,中间环节的采购配送等费用增加了药品价格,而新零售的目标应该是去中间化实现供给侧改革,实现供应链模式,不仅要让利中间差价给消费者,还要做到药品配送到家。
“叮当快药的母公司是仁和药业集团,而仁和药业在医药产业已经耕耘了20余年,从制药到流通再到批发都有了深入的理解。目前,仁和药业的药品在中国OTC市场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十几的份额,叮当快药可以绕出流通中间层的环节直接向仁和药业采购,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让利给消费者。”王立成表示,叮当快药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拥有自己的新创药店。虽然叮当快药创办时间不到两年,但如果没有自己创办的药店,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。“现在药店是以连锁的方式切入,以北京为例,人口数量是2000多万,每个药店的覆盖面积为3公里。原来主要是采取了合作的方式进行推进,但订单总额较低、毛利很低的药品,药店就不愿意进行配送,因此,我们必须自己管理库存,由自己的快递员配送。”据了解,叮当快药的团队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药品专业人员去管理销售产品,另一部分是互联网人才去研制互联网产品,比如互联网医院、周期配送。可见,其当下互联网销售不仅仅停留在线下的连接上,而是涉及整套的销售理念和销售服务。
在新零售时代,药企和零售应该如何分工?
辉瑞中国区零售业务部全国销售总监任晓秀表示,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已经加入药企联盟,可以直接对应消费者的需求,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获取厂家的药品。一方面,可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,另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,也能带来优惠。更为重要的是,互联网销售平台可以做客户数据沉淀,通过用户大数据挖掘,明确用户需求,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服务。
据了解,今年“两会”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了互联网带来的产业结构性变革。在“互联网+”已由虚转实的情况下,借助互联网模式的便利,加快供给侧改革,赋能医药行业,并最终造福百姓,将成为推进“健康中国”的重要助力。